11月26日,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原银行联合举办金融扶贫“卢氏模式”研讨会,邀请国内知名专家、省内著名学者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建言献策。本报摘录嘉宾们的主要观点予以刊发,以飨读者。
点评
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、研究员王宇
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,也是人类共同的任务。长期以来,人类一直同贫困进行着持续斗争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,中国在反贫困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,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%,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。
环顾世界、站位全国,“卢氏模式”中政府主导、央行助推、银保主贷、协调配合的基本特征,正好破解了中国金融扶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,比如说政策落地难、贷款担保难等。
具体来说,“卢氏模式”通过建立基本覆盖全部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,减少了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供求难对接问题;通过拨付专项经费,解决了基层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比较少的问题,保证了村镇金融扶贫服务部专职人员的数量;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站,解决了全国普遍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比较少的问题,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;通过发展产业支撑体系,提高了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就业率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;通过运用再贷款、再贴现的货币政策工具,降低了商业银行资金成本,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;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和风险补偿机制,调动了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。
“卢氏模式”的现实意义,我个人认为,初步解决了贫困人口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,初步解决了贫困家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需求难对接问题,从而突破了在全国广泛存在的国家扶贫政策落地难的瓶颈,有效解决了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贫困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,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借鉴的经验。衷心希望河南省进一步完善“卢氏模式”,为全国金融扶贫工作探索新方法、积累新经验、提供新示范。
(来源:河南日报)